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紅色文化研究、賡續傳承紅色血脈、深入推進交流互鑒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充分發揮紀念館與紅色文化研究學會社會教育功能,全面、系統地收集、整理和開發利用好館藏文獻資源,同時為市內外研究和參觀人員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提供便利服務,更好地服務全市經濟、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全面發展,以實干實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康縣隴南根據地紀念館、康縣紅色文化研究學會特面向社會各界發出征集各類珍貴文獻資料的再次倡議,并向長期以來社會各界的慷慨捐贈表示由衷的感謝,誠摯希望得到一如既往的關心與支持。
一、征集范圍:
(一)革命史料:包括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到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隴南軍民進行斗爭、革命、改革和建設的各類專著、報刊、雜志、手稿、論文集、檔案記錄等研究資料。
(二)地方史志:包括省志、市(縣)志、鄉鎮志、村志、部門行業志、黨史、年鑒、地圖、畫冊、地名錄、文史資料、年報、資料匯編、大事記等具有保存和研究價值的各類文獻資料。
(三)個人著述:包括原籍隴南或曾在隴南任職、居住的各個時代具有一定影響的人士著述、手跡手稿、書信、日記、家史、傳記、回憶錄等相關文獻,以及對為隴南做出重大貢獻的人物及其著作的研究資料等。
(四)文藝作品:包括由隴南文藝界人士創作并經正式編輯出版發行的小說、散文、詩歌、劇本、書法、美術、攝影、民間藝術類作品集、畫冊等,作品題材、字數均無限制。
(五)音像制品:包括反映隴南各個歷史時期重大歷史事件當事人、見證人、知情人或其親屬子女、身邊工作人員提供的錄音、錄像、膠卷、照片、影片、光盤、歌曲手稿等音像制品。
(六)其它反映民間民俗文化等具有保存價值的文獻資料。
二、征集方式:
(一)實物贈予。有意向的單位或個人可將相關資料寄送至康縣隴南根據地紀念館,如需附函請提前致電(留言)說明。
(二)捐款購買。有意向的單位或個人可向我館捐款,由我館負責資料采購。
(三)委托寄存。有意向的單位或個人可將相關資料寄存至我館,所有權為寄存者本人,資料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由我館負責,寄存者可根據需要隨時收回。
三、管理辦法:
(一)對所有征集資料進行登記造冊,并注明贈予、捐款、寄存人姓名、時間、數量等相關信息;
(二)對捐贈數量較大的將設立專柜予以陳列;
(三)對所有贈予、捐款、寄存資料者,將向其授予“榮譽會員”稱號;
(四)擇日向贈予、捐款、寄存單位(個人)頒發榮譽證書和收藏證書,并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獎勵。
四、征集時限:本倡議書長期有效。
五、聯系方式:
郵寄地址:康縣隴南根據地紀念館
聯系人:馬玉鳳
聯系電話:0939-5118866
郵箱:3160651737@qq.com
手機:15293933733康縣隴南根據地紀念館
康縣紅色文化研究學會
2022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