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黨管人才,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為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好人才基礎。
中核四0四有限公司是1958年我國首批建設的核工業基地,也是“兩彈一星”精神重要發祥地之一。多年來,四0四始終堅持黨管人才,以人才驅動落實“三新一高”發展要求,以人才特區(胡楊工程)建設為落腳點,全方位打造“選、用、育、留”人才服務生態鏈,以系統實施“選苗”“育林”“護林”三項計劃,結合重點工程建設,深入推進人才體制機制改革,系統構建起具有四0四特色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聚智匯力:精準引才 以人為本
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創新招才模式,豐富引智路徑,精心實施選苗計劃,以新時代核工業精神和中國核城優良傳統傾力塑造四0四品牌形象,吸引英才“近悅遠來”。
在“引進來”上發力,統籌兼顧、多方攬才。承辦中核集團國防科技專題校企交流會,邀請56所高校到“核城”交流探討解決人才供需問題;堅持需求導向,與清華大學等高水平院校精準對接,將公司的人才儲備工作前置到大學校園,強化跨學科交叉融合和產學研協同創新,以教師掛職、生產實習、課題實踐、項目歷練等為重心,推行全鏈條人才培養模式,開啟校企合作新篇章;積極向行業內單位爭取支持,邀請青年骨干人才到重大工程掛職鍛煉,為國家重點工程項目引進管理骨干人才,同上大舞臺、共謀大事業。
在“走出去”中使勁,靶向定位、有的放矢。積極應邀為蘭州大學等高校學生開展國防科技專題講座;深入打造“人才飛地”,四0四成都核技術工程設計研究院實體化運行,推動高層次人才落戶成都;創新實施“戰區”招聘模式,由各主業分公司認領和實施西北、華北、東北、西南、華東、華南六大“戰區”招聘任務;點對點對接、一對一服務,人才招聘指標實現歷史性突破;拓寬技能人才招聘專業范圍,與多所高等職業院校合作實施“訂單生”模式,提前鎖定優質技能人才資源;開展補充性社會招聘,系統做好專項工程人才梯隊建設,補齊項目建設人才缺口。
激活鏈條:精細用才 人崗互益
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四0四堅持把黨管人才同依法管理人才、市場配置人才、尊重人才成長規律相結合,“量體裁衣”式配置人崗資源,給人才搭臺子、壓擔子、給位子,支持青年人才領銜重大項目,充分發揮人盡其才的最大優勢。
深化機制改革,打造人才“強磁場”。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企改革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持續深化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完善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遵循“總體指導+適當授權”理念,實施“1+N”模式,構建差異化激勵機制,實現“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用人局面。實行科研項目揭榜掛帥制度,持久釋放“賽馬”紅利。
厚植競爭優勢,盤活人才“蓄水池”。系統謀劃“十四五”時期人力資源配置,以“總量匹配”為綱,以“團隊精干、崗位集約”為目,深化管控模式及管理體系調整優化,集中力量支持國家重點工程和破解“卡脖子”問題領域,真正把人才放到關鍵項目的“槍口上”“刀刃上”。鼓勵一人多崗、一崗多能,通過崗位分析、績效評估等方式,精準掌握人崗適配情況,優化員工結構,持續盤活公司存量人力資源效能。
賦權增能:精心育才 盡展所長
根據工程建設、安裝、調試及運行階段的人才需求,四0四全力整合各類資源,圍繞新入職員工、青年骨干和高端人才等三類人群,以培養符合專項工程人才需求特點的高素質人才為目標,依托胡楊林工程育林計劃,全面推動“幼苗行動”“青苗行動”和“金胡楊行動”落地實施。
“幼苗行動”助力新員工職業啟航。公司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人力資源部組建工作小組,悉心“護苗”,通過“云課堂”“觀現場”“促團建”等形式分批次完成大學生入職工作;系統開發崗位培訓課程,持續開展國家職業標準修訂、教材開發,依托兩級集中培訓、導師帶徒、外出培訓等方式靶向培養,發揮自身潛能及外部輸送營養“雙管齊下”,引導新員工快速了解公司、認同企業文化、掌握基本崗位技能知識,員工職業發展路徑更加清晰,“幼苗”成長根基更加穩固。
“青苗行動”“金胡楊行動”全面提升人才專業技能。暢通三支人才隊伍晉升通道,積極搭建人才創新培養平臺,依托王多明、張換彬、劉金生等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平臺培養了一大批能夠帶動行業技能水平提升的青年人才隊伍;建立公司兩級“金胡楊人才庫”和“青苗人才庫”,實施人才精準培養,針對胡楊棟梁、胡楊工匠、青苗科技、青苗項目、青苗技能五類人員,制定人才培養政策、聚集成長資源、創建高效團隊,增設“青胡楊人才庫”,實現公司人才培養評價體系多層次全方位覆蓋。
雙輪驅動:精誠留才 共同發展
四0四將人才視為推動發展的“第一資源”,以“一站式”服務、“父母式”關愛參與人才成長發展的每一個關鍵階段,以保障和激勵“雙輪”驅動,不斷涵養“如魚得水、如鳥歸林”的創新生態。
架設“保障輪”,以建設生活保障區、完善配套生產區公寓、引進教育醫療資源、品質餐飲、便捷交通等措施保障人才安居扎根。在省委省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四0四在嘉峪關市南市區建立了綜合保障區,配套建設員工住宅小區、職工培訓中心、學校、醫院、商業體等基礎設施;解決一線骨干人才子女入學需求;貫徹特殊一線人才醫療保障政策,全力支持職工醫院強化醫護力量、提高醫護水平,積極探索實施補充醫療保險政策,擴大保險病種覆蓋范圍,不斷提高職工醫療保障水平。
架設“激勵”輪,以競爭性薪酬、超長假期、引才補貼、落戶優待等措施激勵人才崗位建功。加強薪酬對標,實施重點工程項目精準激勵、專項獎勵;為高層次人才發放5萬元至50萬元的購房補貼,給予引進博士人才100萬元至600萬元不等的科研項目經費支持;簡化優化科研項目管理、采購流程,探索經費使用“包干制”改革試點,為人才“松綁”,為創新“賦能”;強化榮譽激勵,適時拓寬企業年金專項獎勵范圍,增設地區級“年度工作類”“青年人才類”“黨建類”“科技創新類”“重大專項類”等激勵;筑牢精神引領,特色舉辦集體婚禮、年陳文化活動,釋放新時代核工業精神、核城優良傳統等文化育人、留人價值。
多士成大業,群賢濟弘績。
一系列舉措加速了四0四各類人才的集聚和流動,讓人才根系更加發達,各方面人才一茬接一茬茁壯成長,及時為重點工程和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靠的人力資源保障。截至2021年底,公司擁有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2人、中華技能大獎3人、中核集團首席專家1人、全國技術能手9人、中央企業技術能手1人,建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3個,實現科研革新1萬余項。其中202項科技成果受到國家和部委獎勵,近200項科技成果獲國防科學技術進步獎,12項技術達到和接近世界先進水平,構筑起支撐公司可持續發展的人才高地。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
四0四將深入踐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觀,切實擔負起新時代強核強國的歷史使命,扎實推進胡楊工程建設方案,探索更具活力的引才用才機制,完善更富成效的育才強才方法,構建更接地氣的留才聚才體系,奮力開啟各類人才奔涌匯聚、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的嶄新篇章,讓廣大人才切實感受到“是金子,在四0四就能發光;是人才,在四0四就能干出彩”。(來源:甘肅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