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副會長、民建中央文化委員會副主任陳少峰教授說:“NFT與各種虛擬人的數字產權、新媒體賬戶、文學作品、圖片等等各種數字產權”的市場規模很快就要達到大幾萬億,需要政府制定相關的數字產權保護政策和相關的交易規則。當然,這里的NFT和數字產權不包括像比特幣那樣的虛擬幣?!?/p>
先解釋一下,NFT和虛擬幣的價值實現的商業模式正好是相反的。虛擬幣和官方的數字貨幣不一樣。數字貨幣是直接和實體貨幣掛鉤的(有多少實體貨幣才能制作發行多少數字貨幣)。從金融監管的視角看,數字貨幣和虛擬幣的區別很明顯,數字貨幣是貨幣主權方發行的,完全可控的;虛擬幣是莊家支配+市場化的,有些是不可控的,比如莊家就提前多發行很多虛擬幣用低價來“做局”。因此,虛擬幣是同質化代幣,不是貨幣,只能叫虛擬幣而不是虛擬貨幣(不是數字貨幣)。
NFT其實和虛擬幣一點關系都沒有,雖然技術原理有點像,特別是應用了區塊鏈技術。虛擬幣是同質化的代幣,NFT是非同質化的代幣;任何一種虛擬幣都可以發行無數個,任何一種NFT都只能有一個?;蛘哒f,一種虛擬幣如果發行很多個,它就不是NFT。所以,NFT很像明星,適合個性化。某些地方發現數字圖片,號稱10000個限量,這就是虛擬幣同質化,而不是NFT。所以,目前做同質化類似于“虛擬幣”并出軌的,很多是文博事業單位,而不是原創設計的機構、企業和個人。當然,同質化的虛擬幣(藝術化數字化設計產品)如果限定其交易次數和交易時間,比如每一年只能交易一次,也是可以的,否則就存在“份額化”炒作問題:之前很多文交所都出現的問題。但是,真正的NFT不會存在這種不規范的金融問題。
陳少峰教授說,NFT的種類有很多,只要是數字化、區塊鏈加持的內容(具有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包括形象IP、繪畫、圖片設計、音樂、游戲等等,都是NFT;數字人是NFT的一種。虛擬人的種類有很多,數字人是其中的一種。數字人的種類有很多,目前常見的數字人只是其中的幾種而已。
數字產權涉及的不僅僅是NFT或者虛擬幣、游戲道具、虛擬人,還包括人們在互聯網上的所有財產和資產(多數未確權認證)。從產權視角看,數字產權的確權認證需要政府或者央企、以及其委托的機構來做,包括評估其中潛在的各種風險。
陳少峰教授指出,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上來看,數字產權及其交易將是十年內中國最大的文化產業門類之一。除了現有的NFT的收藏交易之外,通過垂直開發NFT每個領域的產品并構建包括衍生品在內的產業鏈,都可以大大擴展產業規模。
從政策層面上看,政府首先應該允許NFT的交易,因為它很保險,就算市場炒作也不會形成坐莊或者非法集資之類的問題。其次,制定保護數字產權并促進交易的機制、監管辦法和平臺運行規則。再次,建立規范的拍賣和交易平臺,促進NFT的穩健發展(陳少峰教授認為,在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上海浦東新區都可以分別建立一個NFT交易所)。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NFT不是元宇宙,它是元宇宙產業中的一個領域,但可以稱之為“IP元宇宙”。(編輯:也很美)